图书介绍
中国古代哲学史稿【2025|PDF|Epub|mobi|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】

- 康中乾著(陕西师范大学政治与经济学院) 著
- 出版社: 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- ISBN:9787500477112
- 出版时间:2009
- 标注页数:548页
- 文件大小:46MB
- 文件页数:562页
- 主题词:哲学史-中国-古代
PDF下载
下载说明
中国古代哲学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
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。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。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,简称FDM(免费,没有广告,支持多平台)。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。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。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。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。不推荐使用!后期资源热门了。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!
(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,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)
注意: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: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
图书目录
绪论1
一 什么是中国古代哲学史?1
二 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3
三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3
四 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方法和意义6
第一讲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11
第一篇 春秋前的哲学思想11
第一章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的哲学思想萌芽11
一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1
二 传说时代的神话故事及哲学意义14
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时期哲学思想的萌发19
一 夏代“天”的观念19
二 殷代“帝”的观念22
三 周初“德”的观念24
第二篇 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34
第一章 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34
一 春秋时代及其思想形势34
二 季梁、史嚚的重民轻神论39
三 叔兴、子产的天人相分论39
四 史伯和晏婴的“和”、“同”论41
五 史墨的“物生有两”论42
六 孙武的“奇正相生”论和范蠡的“赢缩转化”论43
七 “士”阶层的出现及诸子百家的形成47
第二章 孔子的儒学思想51
一 孔子其人51
二 “与命与仁”的哲学思想52
三 “为政以德”的社会政治思想59
四 认识论和教育思想62
五 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64
第三章 墨子的墨家思想65
一 墨子其人其书65
二 墨子的基本思想主张67
三 墨子的“三表法”与经验主义的认知思想74
第四章 老子的道家思想77
一 老子其人与《老子》其书77
二 老子“道”的含义79
三 老子的阴柔辩证法思想83
四 老子的静观认识论86
五 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88
第三篇 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92
第一章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和孟子的儒学思想92
一 儒家的分化和思孟学派92
二 《大学》的“修齐治平”之道94
三 《中庸》的“中和”论96
四 孟子的心性论99
第二章 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庄子的哲学思想107
一 道家思想的分化107
二 《太一生水》所展现的宇宙生成论108
三 稷下道家的“精气”说109
四 庄子的哲学思想112
第三章 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127
一 惠施的“合同异”说128
二 公孙龙的“离坚白”说130
三 战国时期的辩者与“辩者二十一事”136
四 后期墨家的知识论和逻辑思想137
第四章 荀子的哲学思想145
一 荀子的自然观146
二 荀子的认识论148
三 荀子的逻辑思想150
四 荀子的“性恶”论和“明分使群”的人类史观152
五 荀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总结156
第五章 韩非的哲学思想159
一 “道理相应”的天道观159
二 注重“参验”的认识论162
三 “矛盾”概念的提出164
四 “法”、“术”、“势”相结合的法治理论165
第六章 阴阳五行说与《易传》的哲学思想169
一 阴阳五行说及其发展169
二 《易传》的哲学思想171
第二讲 秦汉—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181
第一篇 汉代的哲学思想181
第一章 秦汉之际的黄老之学181
一 汉代情况概论181
二 汉初黄老的“无为”思想184
三 《黄帝四经》中“无为”与“法治”合一的思想187
四 《淮南子》的哲学思想193
第二章 董仲舒的“天人感应”论199
一 “天人感应”论200
二 “深察名号”论205
三 “物必有合”和“天道不变”论206
四 “性三品”说208
五 董仲舒思想的历史作用209
第三章 王充的“元气自然”论211
一 “元气自然”论212
二 重“效验”的经验认识论216
三 王充经验论中的矛盾性218
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222
第一章 何晏、王弼的“无”本论222
一 魏晋南北朝情况概论222
二 何晏、王弼其人与正始玄学的创立227
三 王弼的“以无为本”论230
四 王弼的“得意忘象”论234
五 王弼的“崇本息末”论236
六 王弼“无”本论的内在矛盾及正始玄学的逻辑演进趋向238
第二章 嵇康、阮籍的“自然”论242
一 竹林七贤与竹林清音242
二 嵇康、阮籍的“元气”论245
三 嵇康、阮籍的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论248
第三章 裴頠的“有”本论253
一 裴頠其人及《崇有论》253
二 裴頠的“有”本论254
第四章 郭象的“独化”论258
一 郭象其人及其《庄子注》258
二 郭象的“独化”论260
三 郭象的“冥而忘迹”论263
四 郭象的“大小俱足”论265
第五章 张湛的“至虚”论269
一 张湛其人及其《列子注》269
二 张湛的“至虚”论270
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的佛学思潮274
一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274
二 两晋时代的佛学般若学——“六家七宗”278
三 僧肇的“空”论281
四 慧远的“法性”论和竺道生的“顿悟”论285
五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“一心二门”论286
第七章 南朝范缜的“神灭”论289
一 范缜其人289
二 《神灭论》的“神灭”思想290
第三篇 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292
第一章 天台宗的圆融观292
一 隋唐时期情况概论292
二 “一念三千”297
三 “三谛圆融”和“一心三观”300
四 “性具善恶”302
五 止观并重或定慧双修304
第二章 唯识宗的识智观306
一 “八识”论307
二 五位百法说310
三 识体“四分”说313
四 “三性”说314
五 “转识成智”说314
第三章 华严宗的法界观316
一 “法界缘起”论317
二 “理事无碍”论321
三 “事事无碍”论322
四 “十玄门”和三重观法325
第四章 禅宗的顿悟论328
一 “自心”说331
二 “顿悟成佛”论335
第五章 隋唐道教思想338
一 东汉末道教的产生338
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340
三 隋唐时期的道教思想343
第六章 韩愈的“道统”观和李翱的“复性”论353
一 韩愈的“道统”论354
二 韩愈的人性论356
三 李翱的“复性”说357
第七章 柳宗元的“元气”论和刘禹锡的天人观359
一 柳宗元的“元气自动”论360
二 柳宗元重“势”的历史观361
三 刘禹锡的“天人交相胜”说362
第三讲 北宋—清初的哲学思想367
第一篇 宋代的理学思想367
第一章 周敦颐的“太极图”说367
一 宋明时代情况概论367
二 周敦颐“无极而太极”的本体论372
三 “神妙万物”的动静观375
四 “主静立人极”的伦理观376
第二章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378
一 “合一衍万”的先天象数学378
二 “元会运世”的宇宙终始之数和“皇帝王霸”的社会历史观382
第三章 张载的“太虚即气”论384
一 “虚空即气”的本体论385
二 “一物两体”的辩证法387
三 “见闻之知”和“德性之知”的认识论和伦理观390
第四章 程颢、程颐的“义理之学”395
一 二程的“理”论396
二 二程的“物必有对”论399
三 二程的“格物致知”论401
第五章 朱熹的“理”体系408
一 理气论409
二 “一生两”的矛盾观418
三 心性思想421
四 “格物穷理”的认识论和修养论429
五 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439
第六章 陈亮、叶适的功利之学441
一 陈亮“勉强行道大有功”的功利主义442
二 叶适的“弓矢从的”论和“谋功计较”说444
第二篇 宋明时代的心学思想447
第一章 南宋陆九渊的心学447
一 南宋及明代情况概论447
二 “心即理”说452
三 “切己自反”论457
四 “发明本心”论459
五 朱、陆鹅湖之会461
第二章 陈献章、湛若水的心学思想464
一 元代理学思想简介464
二 陈献章的“自得”之学466
三 湛若水的“体认天理”说468
第三章 王守仁的心学体系471
一 “心外无理”说472
二 “致良知”说478
三 “知行合一”说481
第四章 罗钦顺、王廷相的气论486
一 罗钦顺的“理只是气之理”说487
二 王廷相的“理载于气”说489
三 王廷相“见闻”与“思虑”相结合的认识论493
第三篇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哲学思想496
第一章 黄宗羲的哲学和政治思想496
一 明清时代情况概论496
二 气学、心学倾向500
三 “一本而万殊”的学术史观502
四 社会政治思想503
第二章 方以智的科学哲学思想506
一 “质测即藏通几”的科学哲学观507
二 “火—气”一元论508
三 “两间无不交,无不二而一”的矛盾学说510
四 “心物交格”的认识论思想514
第三章 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516
一 “太虚一实”、“理依于气”的宇宙观517
二 “太虚本动”、“气化日新”的发展观520
三 “能必副所”、“行可兼知”的知行观526
四 “理势合一”、“即民见天”的历史观530
第四章 戴震“察分理”的知性精神和颜元的实学思想537
一 戴震“察分理”的知性精神538
二 颜元的实学思想543
后记547
热门推荐
- 1951598.html
- 2246596.html
- 732397.html
- 1409801.html
- 938602.html
- 3569134.html
- 2265455.html
- 1653745.html
- 3702251.html
- 676906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040950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282853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517871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665768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557900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294732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177621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236121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713244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272843.html